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消費〔2022〕43號
發布單位:國家工信部發布時間:2022-04-12點擊量:79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、發展改革主管部門:
化纖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,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,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。為貫徹落實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《“十四五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》有關要求,推動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,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、更高附加值、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,鞏固提升紡織工業競爭力,滿足消費升級需求,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,現提出以下意見: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科技創新為動力,以滿足紡織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為目的,統籌產業鏈供應鏈的經濟性和安全性,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,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 創新驅動,塑造優勢。堅持創新在化纖工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,面向科技前沿、面向消費升級、面向重大需求,完善創新體系,塑造紡織工業發展新動能、新優勢。 優化結構,開放合作。優化區域布局,加強國際合作,推進數字化轉型,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兼并重組,培育龍頭企業,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,鞏固提升產業競爭力。 綠色發展,循環低碳。堅持節能降碳優先,開展綠色工廠、綠色產品、綠色供應鏈建設,加強廢舊資源綜合利用,擴大綠色纖維生產,構建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。 引領紡織,服務前沿。增加優質產品供給,優化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體系,培育纖維知名品牌,拓展纖維應用領域,從原料端引領紡織價值提升,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。 到2025年,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%,化纖產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穩定。創新能力不斷增強,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%,高性能纖維研發制造能力滿足國家戰略需求。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,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%,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%。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,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%以上,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%以上,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規模進一步發展,行業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。形成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,構建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現代產業體系,全面建設化纖強國。 (一)筑牢創新基礎。打通理論研究、工程研發、成果轉化全鏈條,形成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。發揮高校、科研院所原始創新主力軍作用,開展前瞻性纖維材料研究。增強國家級、省級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服務能力及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。加強關鍵裝備、關鍵原輔料技術攻關,推動生物基化纖原料、煤制化纖原料工藝路線研究和技術儲備,增強產業鏈安全穩定性。 (二)優化區域布局。落實區域發展戰略,在符合產業、能源、環保等政策前提下,鼓勵龍頭企業在廣西、貴州、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建設化纖紡織全產業鏈一體化基地,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形成高效協同供應鏈體系。引導化纖企業參與跨國產業鏈供應鏈建設,鼓勵企業完善全球產業鏈布局。 ?。ㄈ┡嘤齼炠|企業。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生產要素配置,加快業務流程再造和技術升級改造。支持龍頭企業集聚技術、品牌、渠道、人才等優質資源,增強供應鏈主導力,為服裝、家紡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提供共性技術輸出和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。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,培育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。 (一)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。實現常規纖維高品質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生產,開發超仿真、原液著色等差別化、功能性纖維產品,提升功能纖維性能和品質穩定性,拓展功能性纖維應用領域,推進生物醫用纖維產業化、高端化應用。加強生產全流程質量管控,促進優質產品供給,滿足消費升級和個性化需求。
|
1.纖維高效柔性制備技術裝備提升。突破功能纖維原位聚合、多組分高比例共聚、在線添加及高效柔性化紡絲以及錦綸6熔體直接紡絲成形等技術,提升納米纖維宏量制備、智能纖維設計制備水平。 |
2.差別化、功能性品種開發。開發新型功能性聚酯、高品質化學單體及超仿真、阻燃、抗菌抗病毒、導電、相變儲能、溫控、光致變色、原液著色、吸附與分離、生物醫用等功能性纖維品種。 |
3.關鍵材料輔料助劑研發。研發功能纖維用關鍵材料、輔料以及阻燃劑、改性劑、母粒、催化劑、油劑等添加劑。 |
(二)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。提高碳纖維、芳綸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、聚酰亞胺纖維、聚苯硫醚纖維、聚四氟乙烯纖維、連續玄武巖纖維的生產與應用水平,提升高性能纖維質量一致性和批次穩定性。進一步擴大高性能纖維在航空航天、風力和光伏發電、海洋工程、環境保護、安全防護、土工建筑、交通運輸等領域應用。
|
1.高性能碳纖維。攻克48K以上大絲束、高強高模高延伸、T1100級、M65J級碳纖維制備技術,突破高精度計量泵、噴絲板、牽伸機、收絲機、寬幅預氧化爐、高低溫碳化爐、寬口徑石墨化爐等裝備制造技術,研發自動鋪放成型和自動模壓成型等復合材料工藝技術裝備,開發碳纖維復合材料修補及再利用技術。 |
2.芳綸。研發對位芳綸原料高效溶解、紡絲穩定控制、高溫熱處理、溶劑回收等關鍵技術,大容量連續聚合、高速紡絲、高穩定高速牽引、牽伸等設備制造技術。攻克間位芳綸纖維溶劑體系、紡絲原液高效脫泡、高速紡絲等關鍵技術,開發高強、高伸長間位芳綸產業化技術。 |
3.其他高性能纖維。提升耐熱、抗蠕變、高強度、高耐切割、耐腐蝕、耐輻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,細旦、異形截面聚苯硫醚纖維,細旦、防火防核用聚酰亞胺纖維等生產技術水平。突破芳香族聚酯纖維、聚對苯撐苯并二噁唑纖維、聚醚醚酮纖維等單體合成與提純、高速穩定紡絲等關鍵技術。開發玄武巖纖維規?;馗G、多品種差異化浸潤劑等技術裝備,研發第三代連續碳化硅纖維制備技術,突破氧化鋁纖維、硅硼氮纖維、氧化鋯纖維等制備關鍵技術。 |
4.高性能纖維創新平臺。推進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創新平臺建設,圍繞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工程化問題,形成基礎化工原材料-高性能纖維/高性能聚合物-復合材料及制品成型加工-產品檢測及評價-產品應用的全產業鏈。 |
(三)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發展。提升生物基化學纖維單體及原料純度,加快穩定、高效、低能耗成套技術與裝備集成,實現規?;?、低成本生產。支持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纖維等可降解纖維材料關鍵技術裝備攻關,突破原料制備和高效聚合反應技術瓶頸,加強纖維可降解性能評價,引導下游應用。
專欄3 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技術攻關與產業化 |
1.生物基化學纖維原料。突破萊賽爾纖維專用漿粕、溶劑、交聯劑以及纖維級1,3-丙二醇、丁二酸、1,4-丁二醇、呋喃二甲酸、高光純丙交酯等生物基單體和原料高效制備技術。 |
2.生物基化學纖維。提升萊賽爾纖維、聚乳酸纖維、生物基聚酰胺纖維、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纖維、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、海藻纖維、殼聚糖纖維等規?;a關鍵技術。研究離子液體溶劑法(ILS法)、低溫尿素法等纖維素纖維綠色制造技術。 |
3.可降解纖維材料。攻克PBAT(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)、PBS(聚丁二酸丁二酯)、PHBV(聚羥基丁酸戊酸酯)、FDCA基聚酯(呋喃二甲酸基聚酯)、PHA(聚羥基脂肪酸酯)、PCL(聚己內酯)等制備技術。有序開展聚3-羥基烷酸酯(PHA)、聚丁二酸丁二醇-共-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(PBST)等材料產業化推廣應用。 |
?。ㄒ唬┘訌娭悄苎b備研發應用。推進大集成、低能耗智能物流、自動落筒、自動包裝等裝備研發及應用,提升纖維自動化、智能化生產水平。加快滌綸加彈設備自動生頭裝置及在線質量監測系統的研發及應用,提高滌綸、氨綸、錦綸的紡絲、卷繞裝備智能化水平。 ?。ǘ┩七M企業數字化轉型。推動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興數字技術在化纖企業的應用,提升企業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倉儲物流等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水平。應用數字技術打通企業業務流程、管理系統和供應鏈數據,實現組織架構優化、動態精準服務、輔助管理決策等管理模式創新,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。 ?。ㄈ╅_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。鼓勵重點企業打造主數據、實時數據、應用程序、標識解析、管理信息系統、商務智能一體化集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產業鏈現代化建設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數據共享,加強供需對接,促進全產業鏈協同開發和應用。
|
1.構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。開展化纖工業智能裝備、互聯互通、智能車間、智能工廠等標準研究制定,優先在滌綸、錦綸、氨綸、再生纖維素纖維、再生滌綸等行業加強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。 |
2.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水平。提升智能原料配送、智能絲餅管理、生產數據分析、智能立體倉庫等技術水平。提升三維設計與建模、數值分析、工藝仿真、產品生命周期管理(PLM)、集散式控制(DCS)、制造執行(MES)、企業資源管理(ERP)、數據采集與視頻監控(SCADA)等工業控制軟件和系統水平。 |
3.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。采用云服務、智能分析等技術,收集分析客戶反饋信息,在解決客戶問題的同時,反饋并指導企業改善產品設計、生產、銷售等環節,提高客戶滿意度。 |
?。ㄒ唬┐龠M節能低碳發展。鼓勵企業優化能源結構,擴大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應用比例,逐步淘汰燃煤鍋爐、加熱爐。制定化纖行業碳達峰路線圖,明確行業降碳實施路徑,加大綠色工藝及裝備研發,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及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推廣。加快化纖工業綠色工廠、綠色產品、綠色供應鏈、綠色園區建設,開展水效和能效領跑者示范企業建設,推動碳足跡核算和社會責任建設。 (二)提高循環利用水平。實現化學法再生滌綸規?;?、低成本生產,推進再生錦綸、再生丙綸、再生氨綸、再生腈綸、再生粘膠纖維、再生高性能纖維等品種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。推動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,加大對廢舊軍服、校服、警服、工裝等制服的回收利用力度,鼓勵相關生產企業建立回收利用體系。 (三)依法依規淘汰落后。嚴格能效約束,完善化纖行業綠色制造標準體系,依法依規加快淘汰高能耗、高水耗、高排放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,為優化供給結構提供空間。加大再生纖維素纖維(粘膠)行業和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(滌綸)行業規范條件的落實力度,開展規范公告,嚴格能耗、物耗、環保、質量和安全等要求。
|
1.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。推廣聚酯裝置余熱利用技術,PTA余熱發電技術,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物法低濃度廢氣處理技術,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-回收堿液及提取半纖維素技術,錦綸-6、錦綸長絲、干法氨綸節能減排技術。推進生產技術密閉化、連續化、自動化,有機溶劑減量化。推廣使用低(無)VOCs含量原輔材料,提升污染治理水平。 |
2.突破循環利用技術。開展廢舊紡織品成分識別及分離研究,提升丙綸、高性能纖維回收利用關鍵技術,突破滌綸、錦綸化學法再生技術,腈綸、氨綸再生技術,棉/再生纖維素纖維廢舊紡織品回收和綠色制漿產業化技術。推進瓶片直紡再生滌綸長絲高品質規?;a。 |
3.建設綠色制造體系。鼓勵紡紗、織造、服裝、家紡等產業鏈下游企業參與綠色纖維制品認證,推進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建設,提升綠色纖維供給數量和質量。培育一批綠色設計示范企業、綠色工廠標桿企業和綠色供應鏈企業。 |
(一)優化供給結構。以技術為核心,以需求為導向,開發性能和品質優異的產品,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、時尚化、功能化、綠色化產品,持續擴大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。開展纖維流行趨勢研究和發布,向下游企業和消費者推廣技術含量高、市場潛力好的纖維新品種。推廣再生化學纖維、生物基化學纖維、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等綠色纖維,引導綠色消費。 (二)強化標準支撐。加快功能性、智能化、高技術纖維材料領域的標準制定,支撐行業品種、品質和品牌提升。完善國標、行標、團標、企標協調發展的化纖標準體系,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引導產業發展、激發創新活力的作用。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培養,提升企業從纖維到面料(復合材料)直至終端制品的標準研制和檢測能力。推進國際標準化工作,推動技術、標準和認證體系的國際合作與互認。 ?。ㄈ┩七M品牌建設。利用國際紡織紗線展等平臺,借助發布會、新媒體網絡等手段,擴大“中國纖維流行趨勢”和“綠色纖維”等工作影響力,提升消費者對中國纖維和企業的認知度。鼓勵企業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,加強品牌管理團隊建設,培育功能性纖維品牌,發揮纖維品牌在服裝、家紡等終端產品中的增值作用。 (一)強化政策支持引導。準確定位化纖工業鼓勵和限制領域,加大對高性能纖維、生物基化學纖維、再生化學纖維及可降解纖維材料等領域支持力度。鼓勵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業聯合申報國家專項,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,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。 (二)加大財政金融支持。統籌現有渠道,加大對化纖技術創新、綠色發展、數字化轉型、公共服務等方面支持力度。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按風險可控、商業可持續原則,加大對化纖企業貸款支持力度。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,構建產業信息對接合作服務網絡。推進高技術型化纖企業上市融資,支持符合條件的化纖企業發行債券融資。 (三)完善公共服務體系。充分發揮政府、集群、企業、協會等機構合力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。培育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,提升試驗檢測、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支撐能力,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公共服務平臺,激發創新活力。引導企業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,創新服務方式。 ?。ㄋ模﹥灮瞬抨犖榻Y構。依托重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,培養學術、技術和經營管理領軍人物。支持行業開展杰出人才評選等活動,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。支持行業培養具備技術、經貿、管理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,建立化纖人才智庫,鼓勵科技人員參與國際合作。 (五)發揮行業協會作用。支持行業協會協調推動指導意見貫徹落實,開展實施效果評估,為政府部門提供支撐。鼓勵行業協會加強信息發布,引導企業資金投向,促進行業規范發展。鼓勵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、平臺建設、品牌培育、技術交流、人才培訓等方面工作,促進行業健康發展。